澳亚国际App下载
新闻动态

河北行唐故郡遗址_战国_文化_车马坑

发布日期:2025-08-19 15:17    点击次数:51

  

河北行唐故郡遗址

图片来源: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项目负责人:张春长、齐瑞普

本文刊登于《大众考古》2025年06月刊

战国早期二号车马坑之殉牲坑

故郡遗址位于行唐县故郡村,东靠大沙河,年代自距今7500余年的新石器时代延续至金元时期。2015年以来,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持续工作,累计发掘15000平方米,清理遗迹1000余处,出土遗物2000余件(组)。

东周时期是故郡遗址的主体年代,这时遗址是一处城址、居址与墓地共存的大型聚落,文化属性应是鲜虞-中山国文化,遗迹有墓葬及车马坑、环壕、水井、灰坑、灰沟、窑址等。城址为赵灭中山国后所建“南行唐邑”,环壕年代要早于城址,可至战国早中期。

展开剩余60%

战国早期二号车马坑四号车全景(车轮拆卸后)

战国早期贴金虎形铜牌饰

居址、墓地年代可分为三期。春秋晚期遗存以竖穴土坑墓为主,随葬鬲、豆、罐、尊等陶器,不见铜器。战国早期遗存有墓葬、水井、灰坑等,主要为墓葬,形制以积石墓为主,随葬铜、玉石、金及少量陶器,大型墓葬东侧有车马坑,其将华夏传统的车马坑礼制与北方族群特有动物“头蹄葬”习俗结合。战国中晚期主要为水井、灰坑等居址类遗迹和少量墓葬,随葬鼎、豆、壶、盘、匜等仿铜陶礼器,文化面貌与周边燕、赵文化趋于一统。

故郡遗址是鲜虞-中山国文化早期的代表性遗存之一,反映出华夏系统与北方族群两种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为研究东周时期的北方戎狄等族群的华夏化历史进程与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齐瑞普)

发布于:北京市

Powered by 澳亚国际App下载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